萧致治
2010年4月,刘绪贻先生送我一本由香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箫声剑影》上卷。今年是刘先生暨夫人周世英女士双双百岁初度,才抽出时间,从头至尾细细读了一遍。此书以通俗生动的口语,叙述了他1913年到1947年间的亲身经历以及见闻,再现了他早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后不但大大增进了对刘先生为人处世的全面理解,而且颇多启迪。
“绝对说真话”
读了《箫声剑影》上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刘先生叙事的坦诚与翔实。他在本书的《前言》中表示:“写口述历史必须绝对说真话,还要勇于揭露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这一卷叙述的内容,乃刘先生早年的经历,上起1913年出生,下迄1947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回国,共计34年。刘先生以惊人的记忆力,把这34年的亲身经历,本着“绝对说真话”的精神,娓娓道来,如诗如画地再现了当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情景。
笔者通读全书之后,得出的结论,也认为刘先生说的“绝对是真话”,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故意作态。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揭露自己的缺点或问题,也做到了毫无遮掩。举一个典型的事例,他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期间,结识了一位美籍法裔女学生卡罗琳,两人眉目传情,相处颇为融洽。
一次,两人同游公园,倚在铁栏杆上欣赏密歇根湖面的景色。卡罗琳手上拿着国际大厦宿舍的钥匙在玩弄。刘先生挑逗地对她说:“如果你把钥匙掉在湖里了,我会立即跳进湖里给你摸回来。”出乎刘先生意料,话刚说完,她就把钥匙丢进了湖里。睹此情景,刘先生惊呆了,两眼只惊骇地望着她,却无下水的任何表示。她嗔怪地说:“这就是你的爱呀!你连跳的样子都没有做!”刘先生感到很难为情。过了好一阵子,她看到刘先生实在太尴尬,才安慰刘说没关系,她可以向国际大厦经理再买一把钥匙。因为她知道,有的同学已经这样做过。这件事对刘先生来说,事关“诚信”品德。假如他想讳饬,书中一字不提,岂不很好?但他还是在书中把前后经过如实告诉读者。这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说的也是“绝对的真话”。
可贵的“执着”精神
刘先生一生,无论是在学习的志向上,还是在学术观点方面,乃至于恋爱婚姻问题,只要认定了目标,就会以十分“执着”的态度,顶住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首先是生平志向上的“执着”,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他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可以说布满荆棘。但是,由于他的“执着”追求,终得如愿以偿。刘先生聪明过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是,当他1934年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其父不幸去世了。家庭失去顶梁柱,经济立即陷入困境,全家只得从武汉迁回老家。幸亏得到其父好友加亲戚何在庵的资助,才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他本意一心想上大学,以便成就一番事业。可是,高中毕业后,尽管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却无钱前往入学。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进了南京军需学校。入学半年多后,他得知清华大学招收公费生,认准这是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好机会。于是,在好友的帮助下,毅然脱下国民党发的军装,换上老百姓穿的便服,偷偷离开了这所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以优异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于1936年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
其次是学术观点上的“执着”,决不苟同。刘先生治学,注重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学术卓见,从不盲从或迷信权威。他原来从事社会学研究,1964年后专攻美国历史。在社会学方面,他重点研究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统治,深入批评了儒家学说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位论文《中国的儒学统治》,深刻揭露了儒家学说的保守性和反动性,认为儒学统治是阻碍中国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极其重要原因。论文完成后曾遭到美国汉学家中保守人士的反对。他不为所屈,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反复向指导教师陈明理由。由于得到指导教师的理解和康奈尔大学一位汉学家的肯定,不仅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还获得一笔小小的奖学金。
既是社会史 又是学术史
刘先生的《箫声剑影》,不是孤立地叙述本人的历史,而是联系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夹叙夹议,叙述他的切身经历,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意见,评论当时社会的利弊。对于许多相关的人和事,他多表达了自己的观感。在大学和留学美国期间,他接触到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对于这些人的学术成就,甚至个人私生活,均有不少评论。因此,这本书除了可作为个人的传记来读外,也可说是一本当时的社会史和学术史著作。
我与刘先生相识,是1964年他重回武汉大学,在历史系建立美国史研究室以后。当年秋,我和他一起带学生下乡,参加孝感祝站区姜窑公社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而且同在联合大队。他平易近人,善于和群众交谈,很快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并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记得有一天开干部大会,传达“四清运动”有关政策,强调在清查各项账目时,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许“搞逼供信”。当场有人提出“什么叫逼供信?”会场顿时沉默下来,没有人敢回答,而且多把眼光投向刘先生,相信这位喝过洋墨水的大学者一定知道。刘先生于是站了起来,即席对大伙说:这是一种强逼审讯办法。比如说,清查账目,有些账目当事人不承认,清查者指为不老实,于是采取高压手段,甚至使用刑罚,逼迫当事人承认。你一逼,他就供认,你就信以为真。这就是“逼、供、信”。这种用高压手段审理案情,逼迫人承认的办法,往往违背事实,不可信,所以要反对。他的一席话,不但使大家疑义顿释,而且提醒了大家,在清理账目时,一定要重证据,不能搞“逼、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