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珞珈人 • 珞珈情 >故事情怀 >正文
珞珈人 • 珞珈情
活动预告
忆恩师李国平院士成功创办自学为主的武钢试验班时间:2012-04-17
陈银通
 
wedding dresses 点评
恩师李国平(1910年11月15日—1996年2月8日)院士是广东丰顺县人,尽其毕生之力于科学与教育事业,科研硕果累累,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十多部;教书育人,成绩斐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著名的数学家,他门下的学生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和沈绪榜等是中科院院士,还有上百名的教授,著名的教授有蒲保明、王柔怀、路见可、齐民友、郭友中、阳名珠、吴学谋、王振宇、任德麟、蔡海涛、刘云生、欧阳才衡、刘培德、李工宝、杨健夫、胡耀忠、杨亦松等等,真是桃李满天下。

李国平院士曾是武汉大学副校长,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先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九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还创建了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均任所长。1980年创办了《数学物理学报》和《数学杂志》,并分别担任主编、名誉主编。李老师是中科院首批院士,我国函数论的主要奠基人,数学物理与系统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为我国科学与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于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一直到1985年,都是在李老师指导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我在这里回忆现在鲜为人知的李国平老师的轶事—创办自学为主的武钢试验班,倍感李老师的亲切、可敬、可尊和可爱。

1960年初,经当时武汉大学党委批准,创办武钢试验班,在李老师直接指导下,实行自学为主的教学,我是试验班的辅导老师,与同学们在武汉钢铁公司同住、同吃、同劳动。这个试验班按李老师要求有条件的选择了十一位学生,具体要求是:在59级学生(59年进校,学习了半年的大学数学)中,根据1959年下半年的考试成绩,上、中、下(有的课程不及格)者都有;思想表现各种类型的,适当搭配;也注意家庭出身成份的配置,各种家庭成份出身(工人、贫农、中农、小商贩、富农等)均有。试验班在武汉钢铁公司教学的同时,还由著名的红旗手、劳动模范、工人出身的刘汉业工程师具体指导到工厂劳动并学习技能,先是每周两个下午,后来改为每周一个下午。

实行自学为主的教学,开始时,学生不习惯,呱呱叫“难读懂”,加之外界也很关注,有的说:“老师不上课,能学懂数学吗?”因此,有的学生想退出试验班, 总支副书记崔建瑞出谋献策,嘱咐我要加强学生工作。李老师更是认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他强调学问是自己钻研出来的,只要坚持自学下去,曙光一定会出现,他用“踏破铁蹄终有路”的精神激励学生,并说“读数学书比杀猪要容易,因为猪是活的,会跑会跳,而书是死的”,用华罗庚自学成才的范例,更用自己亲身经历自学取得成就的深切体会来教育与鼓舞学生。他要学生用“写读法”学习数学,即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把书由薄读成厚,通过概括总结,再由厚变成薄,读不懂就多读几次,以达到逐步融会贯通。他常说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社会主义之道,授建设社会主义之业,解各种错误思想之惑”,要学生坚定不移地自学下去,还介绍自己做事认真的事例:1927年,他读预科班时,就兼任广州文德补习学校的教员,以补充学习经费的欠缺。当时,他个子较小,领导不放心,有时在课室外的窗户下“偷听”,为保证教学质量,消除领导的疑虑,经常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单独一人在教室里试演讲课,获得“空气先生”的称号。他深情地说:“刘君罴是引导我自学,摆脱数学成绩差的好老师!”。他考初中时,数学成绩只有十几分,进校后,数学经常不及格。二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刘君罴,数学知识丰富,但有点口吃。一次讲课,学生听不懂,竟进行罢课离开教室,唯他一人,因成绩差不敢参与,独自静坐在课室内,刘老师极感惊奇,便主动与他深谈,了解情况后,大力鼓励他用自学的锐利武器来解决数学差的困境,并精心指导他自学“温德华氏小代数”一书。经过半年刻苦顽强的自学后,数学成绩开始好转,并不断上升,初中毕业时,成为班中的数学尖子了。

自1960年至1964年,李老师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亲临到武汉钢铁公司,他说:“我要把这两天贡献给武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武钢试验班的学习,对学生实行面对面的谈话指导,亲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先是由学生逐个汇报一周来的学习所得、所遇到的问题,并审阅学生的读书笔记等,然后对学生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在李老师的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下,每个学生都不敢懈怠,而是自觉地勤奋学习,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李老师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是有效的”的决心。经过半年的自学实践,养成由不习惯到初步习惯。李老师对学生学习课程只是给予极为有限的几次课堂讲解,用他自己的说法是“画龙点睛”地讲授关键的重点、难点和有关背景等。如数学分析系统地讲授了二重积分定积分的上、下限问题等,复变函数论详细讲授关于多值函数的单值化及其残数的计算问题等。
 
1962年,试验班创办二年了,办得如何?学习质量怎样?深受外界关注。于是,时任数学系系主任张远达教授极其慎重地采取措施,对试验班学生实行学习质量的检查,公平考核。其办法是,试验班11位学生与在校同年级的课堂讲授班的一百多位学生同时于1961年下半年进行统考复变函数论。张远达主任约法三章,一是仿效高考密封考试,在试卷上用代码代替姓名;二是请其他高校的一位数学老师命试题,要求不偏不倚,兼顾双方(双方采用的课本不一致);三是由课堂讲授班的二位老师,试验班的一位辅导老师,组成三人评卷小组,共同审阅、评定成绩。复变函数论统考结果,试验班学生成绩全部为优或良,比课堂讲授班成绩好。1962年上半年,张远达主任再次决定,试验班与课堂讲授班进行偏微分方程统考,还是约法三章,考试结果,试验班有5人以上成绩为优,无不及格;而课堂讲授班出现许多不及格的学生,试验班成绩仍然更好。李老师这种自学为主的教学,反对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大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解放思想、不怕困难、勇于读书、敢于创造,主动学习,不做书本的奴隶。实践证明,李老师的武钢试验班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是有效的。学生毕业时,深有感受地说:“尝到了李老师自学为主教学的甜头,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一套适应自己的自学方法,为毕业后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64年高教部召开“全国理工科座谈会”时,陈银通在数学组(有12位代表)会议上详细地介绍了武钢试验班的教学情况,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

1964年,试验班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有的到贵州省邮电科研所、四川省的邮电局,有的到外交部、部队,有的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还有一位分配到中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五人转移工作单位,投奔到高等学校工作。他们都能比较快地适应工作,原分配到四川省邮电局工作的刘云生同学,转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院工作后,迅速成长,除了担任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外,还成为教学、科研的带领人,他培养了20多位博士生,科研上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2010年获得“中国数据库发展杰出贡献奖”。被评为二级教授。这11位学生最后全部获得高级职称,其中大部分是教授或研究员,如徐绪海、匡永祝、金道凤、魏少明、刘云生、王芝田等等。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李国平老师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是成功的。

我以此文永恒地怀念恩师李国平院士。
 
(作者为1957届数学系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