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黎
出镜人物:李建林,男,湖北咸宁人。1961年6月生,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科毕业,1985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硕士毕业,1996年重庆建筑大学博士毕业。历任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管理工程系主任、管理学院院长、三峡大学校长助理、三峡大学副校长。2007年6月起任三峡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在2011年9月21日闭幕的全球高校联盟第八届年会上,李建林当选联盟主席。
他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大学校长,在担任三峡大学校长四年期间,学校获得了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促成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三峡大学;以国家水利电力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明确了服务于国家水利电力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双服务”面向,并为此进行了学科专业及院系调整;继续推进了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科研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三峡大学水利、电力类专业的建设,使得三峡大学一跃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在全国享有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他就是武汉大学老校友、三峡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建林。
“阴差阳错”结缘水电 爱洒宜昌学子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全国统考的第一年。湖北咸宁青年李建林正在为填报什么专业而发愁。父亲认真比对一番后,建议他报考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电厂建筑”专业。
那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水利电力基础设施,水利电力行业正是欣欣向荣之际。
没想到录取通知书寄来后,李建林却被调剂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去了。这个专业,父子俩还很陌生,父亲想到当时正在修建的葛洲坝工程说:“应该是修大坝的。”李建林看着录取通知书,心里想大概以后会做个筑坝工人吧。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偶然的调剂,竟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
1978年9月,李建林带着简单的行李进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于初进大学的青年来说,老师讲什么都是新鲜的。渐渐地,这个聪颖的小伙子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潜入其中用心钻研。白天的时间不够用,他就在晚上寝室熄灯后,点着蜡烛继续画图做题。
1982年,李建林即将大学毕业,正值国家修建葛洲坝工程,“世纪蓝图”三峡工程也提上了修建的日程。李建林一边渴望着能参与到这场世纪工程中来,一方面又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他梦想着在自己的专业里有一番深造。于是开始准备考研,他报考了我国水利水电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经过刻苦努力,李建林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考上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1985年,硕士毕业的李建林响应当时水利电力部的号召,分配到了专门为我国水电建设培养人才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工作。渴求知识的他,又于1992年考取了重庆建筑大学博士研究生,得到了治学十分严谨、学术水平高的著名学者朱可善教授和哈秋舲教授的指导,受益匪浅。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三峡工程兴建之际,宜昌这座小小的城市,因此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全国水利电力人士想施展才华的地方。1996年博士毕业的李建林放弃重新分配的机会、依然回到了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任教。很快,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李建林从工作中脱颖而出,他先后担任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管理工程系主任。
1996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合并,宜昌部分称为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宜昌),学校进入重点大学行业,也成为211工程建设的一部分。2000年又分开,于2000年6月29日,与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了现在的三峡大学,根据工作需要,李建林先后被任命为三峡大学校长助理、三峡大学副校长。
确定学校特色 升任校长积极申博
原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的合并,让该校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是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自主招生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及港澳学生招生资格,同时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工程硕士培养资格,部分专业进入第一批招生。
为了让这所位于省会城市以外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打响品牌,在全国众多的高校中确定自己的特色,2007年,三峡大学领导班子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确定要把三峡大学打造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2007年6月,46岁的李建林被任命为三峡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此时的三峡大学,伴随着宜昌建设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契机,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赴任校长的李建林,正值事业的高峰期,他在肯定前任校长对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努力进一步打造三峡大学的优势与特色。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引进和培育学科带头人、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力争使学校获得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当前的大学体系下,博士授予权是一个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是三峡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三峡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至今没有一个博士学位点,是压在所有领导人心头的一种痛。
实际上,三峡大学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申报的准备,通过学科建设及人才引进,三峡大学已经具备了申报博士授予权的条件,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如愿。在2008年,又一次机遇到来时,李建林带领学校学科带头人,认真准备,积极争取,终于以当年总分第一的身份,冲出湖北省,获得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得批准,成为了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面向经济主战场 积极打造优势学科
如果说博士学位授于权的取得为三峡大学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那么学科专业的建设和调整则为三峡大学的发展进一步清障提速。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流域梯级开发以及我国其它水利水电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时,李建林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攻关,为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也让三峡大学水利电力类专业得到了行业人士的好评。
在两座大坝相继立起来的同时,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的定位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让李建林看到了三峡大学未来的希望。
高等学校要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主动服务。提高学科建设的实力和水平,其目的就是提高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学科特色,他与学校领导班子一道明确了服务于我国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校“双服务面向”。同时,站在宜昌这片土地上,宜昌是我国的水电之都,三峡大学的建设,也要服务于宜昌,因此要将水利电力类学科专业打造为三峡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这既是国家需求也是地方需求。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李建林始终铭记大学的功能定位,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找到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他根据市场需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方向、拓展专业内涵,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重新组建了水利与环境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机械与材料学院、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等。学校围绕优势学科专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充实:增设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生态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等专业,将环境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调整至水利与环境学院,以形成优势学科群,使得学科专业实力和优势更加突出;将市场营销专业等专业改造为电力市场营销,使这类专业向优势专业渗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市场;同时,对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行业,及时进行调整,或者限制招生。
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三峡大学优势专业更加突出,学生的职场定位更加明晰,在职场上也更受欢迎。
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确立部省共建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成为全国5所国家水利部共建大学之一。这既是对三峡大学水利电力类专业的肯定,更是让这类专业如虎添翼,优势更加突出。
坚持“依托三峡、突出水电”的发展战略,三峡大学逐渐成为以水利电力类学科为主导的稳定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基地,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目前,该校优势专业水利水电专业就业率达100%,全校平均就业率也已经达到95%。
勤奋科研,多项研究获大奖
在李建林的心中,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应该是这样的:是在到单位之后,不管其是处于技术岗位还是处于领导岗位,都能成为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人才,为此他特别强调毕业生初到岗位后要多实践,多深入到基层。“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并且善于深入基层,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最终在岗位上脱颖而出。”
为此,尽管管理工作非常繁忙,还指导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李建林仍然经常参与做报告、论文指导、课程教学等教学一线工作。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工作之外,李建林最常做的事情是阅读专业书籍、搞研究。他是该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他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原电力部学术带头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秀教师等。多年来,带领所在团队,乐于实践,潜心科研,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三峡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电力公司、教育部、水利部等其他项目10多项,涉及到三峡、白鹤滩、水布垭、隔河岩、锦屏、二滩等一些国内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他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研究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作者为07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