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孟登科
贵阳的城市故事,与其说是受益于主政群体的刻意求变,不如说是受困旧有发展模式后的悲壮突围,而作为地方官的李军的自我言说,与其当成一出改革官员挑战陈规积弊的跌宕脚本,不如视为新形势下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乐观案例。
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四面环山,多少年来,其经济发展一如其地处盆地一样被称为“经济洼地”,寂寂无名。
往北,成都、重庆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往东,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往南,南宁的东盟博览会热火朝天;往西,昆明的昆交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贵阳倍感压力,“我们有一点冷清、有一点沉寂”。2007年以来,贵阳独辟蹊径,以生态突围,竟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版图上崭露头角的明星城市,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
这背后是拒绝污染项目落地,将国字号污染大户迁出市区,向官商勾结、毁林的知名房开商公开叫板,这背后的背后,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较量。45岁履新贵阳市委书记的李军,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在从“洼地”到“明星”的突围道路上,探索如何,困惑何在?
不比GDP,比空气
“这几年每年都拒绝两三百亿金额的投资项目,我一点都不犹豫。”
很多人熟知贵阳市委书记李军,是从一桩闻名全国的环保案子开始。
2008年,贵阳市环保法庭公开审理了北京福海福樱石新材料科技公司伙同贵州省林科院,欲在贵州省级云关山森林公园2000亩林地里修建1200栋别墅的案件,在这起首次向知名房开商公开“宣战”的案件中,昔日“富豪”罗忠福领刑10年半,成为1997年修改刑法以来我国最为严厉的刑事制裁环境资源犯罪的案件。
有评论认为,该案是市委书记李军向威胁贵阳市区内145.6万亩林带的各种势力的一次高调亮剑。而背后则与其在贵阳的施政逻辑一脉相连。2007年底,历经半年酝酿,李军在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他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政思路。贵阳市一位老干部甚至评价说:(此次会议)对贵阳的意义,就相当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意义。
南方周末:以前的印象是落后地区才讲生态,为什么贵阳这么主动地去定位为“生态文明城市”?
李军: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力图赶超发达城市,使贵阳在省会城市中排位前移,1996年我们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综合实力达到省会城市中等水平,结果却是差距越拉越大。到贵阳以后,我一直在思考,比GDP是不明智的,要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的路子。
我们的优势首先就是生态优势。贵阳是一个资源城市,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掉进了资源陷阱,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磷矿、铝矿严重破坏了生态,贵阳上世纪90年代一度被列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全国三大酸雨城市。
我们以前搞发展,往往只盯着矿产资源,现在我们才发现,贵阳最大的资源是气候、是生态,贵阳的负氧离子含量是每立方厘米1400个,而北京是400个,我去北京,跟刘淇书记比的就是我们的空气质量。所以,现在贵阳的第一产业是旅游文化产业,就是出于这个资源优势考虑。
南方周末:成立环保法庭是贵阳的首创,当时怎么考虑的?
李军:治水,过去也治,为什么效果不佳?主要的是有一个行政区划局限的问题,我们的创新是用法治手段突破因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同难以治理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让污染环境就是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南方周末:有过困难吗?
李军:阻力只有在具体的案子中才会遇到。福海生态园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罗忠福曾经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富豪排行榜,老婆是省政协委员,这个案子判决确实考验着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决心。判决以后,效果非常好。所有的开发商都知道,在贵阳不能砍树了。
南方周末:听说贵阳为了生态,还真拒绝了不少项目?
李军:我们是要发展,但也不能饥不择食。那些东部转移过来的高污染项目,坚决不能要。海绵钛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要落户乌当区,我跟当地领导讲,有了这个企业,还怎么打造“温泉之都”啊。这几年每年都拒绝两三百亿金额的投资项目,我一点都不犹豫,只要跟生态文明城市要求不相符的项目,坚决不要。我跟环保局长讲,环评这一关是最后一关,必须给我把住。
规划,麻烦比不麻烦好
“请告市国土、规划、绿化等部门,严格按原则办事,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
2007年底成立的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是贵阳城市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主任由市委书记李军亲自担任。成立大会上,他讲的第一条就是,严格依规决策、依规执行。“在规划问题上,千万不能怕麻烦,麻烦比没有麻烦好,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李军时常用以佐证的,是河滨公园山顶上修的那座大煞风景的白楼,其实就是违章建筑,“当时为了图省事,很快就批了规划,看起来的确不麻烦,但现在处理起来更麻烦。”
南方周末:为什么这么重视城市规划?
李军:一个城市规划乱了套或不按规划建设,遗憾将无法弥补。贵阳的老城区,建筑摆放混乱,有人形容就像一副推倒的麻将牌。
问题就在于随意调规,南明河边的箭道街,修了那么多高档酒楼、会所,而且都是经过批准的,而原本规划的都是绿化用地。金阳新区规划理念非常好,但我去调研的时候发现有调规的苗头了,观山公园变小了,绿化带变窄了,有一个房地产项目竟然占用了绿轴通道和公共空间,政府花巨资修的观山公园,居然成了它的后花园。
我的一个做法就是将下放的规划权收归市里。我收到过一份材料,说是鉴于某项目的特殊情况,要帮助完善手续,我批了一句:请告市国土、规划、绿化等部门,严格按原则办事,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
南方周末:你亲自担任主任,是为了威慑,还是为了其他什么?
李军:我们借鉴北京成立首都规划委的做法,成立了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简称“城规委”),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前的规委会主任是市长,但我对市长讲,这个主任我来当,因为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必须省市共建,让省直部门参与进来,支持我们制定和实施规划,我作为省委常委,协调起来也方便。
南方周末:有人会说,这书记的权力太大了。
李军:我并没有权力,我们首先就立好了规矩,组建了四个专家委员会,所有重要规划包括城市设计,实行票决制,三分之二通过后才能提到城规委,城规委也是通过投票,我这个主任也是一票。未经过专家评审的,城规委一律不批准,我这个主任也无权批准。我们有相当一批项目在城规委的会上没有被通过。靠调容积率赚的那点钱,恐怕还不够摆平上百号人。
搞城市规划,就怕碰上“不懂、主观、有权”的领导。
南方周末:城市规划是个技术活,怎么来体现生态文明这个非技术化的的概念呢?
李军:没有超前的理念和科学的定位,城市规划就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明确提出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生态文明城市,在城市各功能区之间,通过绿地、湿地、公园、森林、湖泊等连接,使城市“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突出贵阳山水林城的城市生态景观。
修路,即便为了恋爱和麻友
“这个建设速度在全国省会城市环城高速路建设中独一无二,太慢了。”
要致富,先修路的老道理,在贵阳的生态城市建设中一样适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李军看来,容不得再有半点怠慢:“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而这恰恰又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当时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80%的市民认为城区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拥堵。
有个年轻人给李军发帖子说因为堵车,他约会耽误了半个小时,女朋友就跟他拜拜了,还有市民说的更有意思,“贵阳堵车太厉害了,打麻将都不能准点,老是三缺一”。李军
后来干脆幽默地表态:为了青年男女恋爱成功率高、为了贵阳广大麻友能准时开场,我们一定把交通问题解决好。
南方周末:你到任时的贵阳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李军:贵阳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5.44平方米,只有一般城市人均10平米的一半;结构上,没有内外循环道路系统,很多过境车辆需要横穿市中心,加之还有一些断头路。一个城市的各个要素之间要想循环畅通,靠的就是路,交通是制约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我们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坚持多修路、快修路、修好路。
南方周末:基础设施投入巨大,为什么这么急?
李军:这是贵阳老百姓关心的首要民生问题。我到贵阳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研究讨论的就是贵阳的环城高速路。这条环线,1980年代就开始讨论建设,直至我到任都还没完成,这个建设速度在全国省会城市环城高速路建设中独一无二,太慢了。环线环不起来,市内交通越来越拥堵,老百姓怨声载道。我把这条路定位为全市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立马动手,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手续报批和前期准备工作,省交通厅厅长说这创造了贵州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南方周末:对外的交通,贵阳把重心似乎放到了铁路上,又为了什么?
李军:1998年拉动内需主要是修高速公路,这一轮拉动内需快速铁路唱主角。我们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争取铁道部的大力支持,开工建设总投资336亿元的“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这是贵阳历史上少有的投资项目,需要70万吨钢材、400万吨水泥,可以带动25万人就业,4年建设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建成后将解决贵阳境内的快速交通问题,也可以解决煤化工、磷化工货运瓶颈问题,而且将使贵阳快速铁路网融入国家快速铁路网,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同时,交通必须先行且适度超前,我们去年启动了城市轻轨建设。
一年修路 十年树人
“有人说这损害人权,我说扯淡,他违章、损害公共利益的时候,考虑过别人的人权了吗?”
与许多地方官员明着要绿色发展、实质还是盯着GDP不同,李军将很多心思花在了市民的素质提高上,在他看来,一个城市的硬件可以体现城市品质,但一个城市的灵魂还在于人的状态和素质。他说这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
然而,在贵阳这样一个较落后、封闭的城市,培养市民素质和市民精神,谈何容易?2007年,李军刚来贵阳,就对敷衍塞责的某县县委书记亮起问责之剑,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甲秀楼前占道经营问题严重,当面交代南明区城管局长限期处理,一个月后,李军再次检查发现问题依旧时,当即责成按规定启动问责程序。有时候,他对待拖沓的干部,也显得有些严格,一次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一干部迟到,习惯性地大摇大摆走进来,李军当场斥责:你出去,不要来开会了。
南方周末:为什么这么多次对党员干部亮剑?
李军:党员干部不是一般群众,不能仅仅当个合格的公民。抓党员干部作风,我特别强调提高干部执行力。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应该说贵阳市干部的执行力有显著提高。最近为了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加快旧城改造,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贵阳长途客车站搬到金阳新区,从做出决策到正式运营,仅用了两个半月时间,这就是作风好的结果、执行力强的结果。
南方周末:他们的思想能和你的要求统一吗?
李军:我现在是有组织、有步骤地搞干部执行力轮训,有一套完备的课程,通过这些灌输,把一些理念推行到干部中,也就是所谓的“洗脑”。
南方周末:听说,你经常会亲自说服一些行人走斑马线。
李军:贵阳市民对交通拥堵意见很大,但据我观察,40%的交通拥堵是市民不文明行车行路造成的。很多人给我讲,在凯里市的大街上,连小偷偷了东西逃跑都走斑马线,看到不走斑马线的,肯定就是贵阳人。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改变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其中一项就是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10万名国家公职人员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每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48个小时。市领导带头维持交通、拣垃圾,我也不例外。
南方周末:听说你还让环保走进了课堂?
李军:我们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版本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让全市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抓一个小孩,等于抓了一串人,现在家庭都是以小孩为中心的。
南方周末:不同人群,不同对待?
李军:对有些人来说,怎么教育都还是隔靴搔痒,就得加强处罚。干部们驾车违规了,罚个几百都愿意,但就怕曝光,对老百姓来说,一分钱都心疼,管用的是罚款。有人说这损害人权,我说扯淡,他违章、损害公共利益的时候,考虑过别人的人权了吗?但最终,我们还是强调法治,我们颁布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第一部地方法规,规范了很多行为,不因市领导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我们市民素质提高了、社会风尚好了,即便没有那么多的摩天大楼,这个城市也会让人觉得可爱可亲。
注:李军,1978年10月至1982年9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2年9月至1985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来源:《南方周末》201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