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珞珈人 • 珞珈情 >故事情怀 >正文
珞珈人 • 珞珈情
活动预告
一个时代一种历程时间:2008-09-22

张释之

回溯一个人的历程,也许可以触摸到一个时代的脉络,这在1954年出生的曹远征校友身上得到深刻体现。

三个“第一”

曹远征,1972年作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第一年,他就考取了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考取了第一届博士。

1977年恢复高考,在此之前,上大学要经过组织推荐。去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都不是自己决定。1972年曹远征作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西安外语学院上学。那时上大学是“上、管、改”的年代-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本科念了三年英语专业的曹远征在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那是恢复高考第二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第一年。因此,曹远征成为建国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3年曹远征考取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曹远征赶上了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他的教育经历犹如一部浓缩的新中国教育史。

经济学的启蒙

大学毕业后,曹远征志愿支援国家铁路建设。“当年大约600名大学生志愿修建青藏铁路。”曹远征回忆到。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年代。和很多大学生一样,曹远征也希望去为青藏铁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英语专业在修建铁路的工作中,实在没有多大用处,遂被分到青海省外贸局,骑着马奔跑在草原上替天津外贸局组织货源,和羊皮、羊毛、石棉打交道,和商品、市场打交道。应该说那段时间的工作使得曹远征对经济学产生了最初兴趣。

与其说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不如说是希望经济学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刚刚大学毕业来到青海,忽然发现所受教育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在78年以前有三亿多人口处于饥饿与半饥饿状态”,来到农村生活,看到情况反差如此大,曹远征产生很多疑问,同时也在思索解决之道。“中国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正是这些问题与思考,启蒙了曹远征的经济思维,试图用多一种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正如曹远征本人所说“真正的启蒙老师是生活”。也许80年代初期的经济学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判断是否是自己同志是有一个政治要求的-是否认同市场(商品)经济;另外一个还要看是否有农村生活过的经历。当时从北大清华招收的一批年轻人,因为没有农村生活过的经历,被送到贵州农村劳动生活了一年。“那一代经济学家是‘熬出来’的,是生活、现实锤炼出来的”。“那时中国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教育,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说到这里,曹远征讲了当年的一个小故事。

曹远征和当时的同班同学田源到美国参观纽约交易所,美国的接待人员给他们讲期货,用曹远征的话说“压根没听懂,只记住了两句话”。回国后,1986年国内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要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反通货膨胀。提议建立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这就是郑州粮食期货交易所。当年一起参观的田源成为中国期货第一人也以此开始。

我们国家快速的发展与转型期成就了他们那一代人。同时他们也对那个时代作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为中华振兴而读书”

曹远征于1978年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武汉大学的学习使曹远征真正走进了经济学的领域。提起在武汉大学的经历,给曹远征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当时大家的学习状态。因为是第一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考上来的同学什么年龄层、什么情况的都有,有父子同堂,夫妻同堂,一起学习。

“当时学校条件不好,经常断电,大家就买蜡烛,秉烛夜读”。“为了找地方自习,经常是背个饭碗到处窜”。说起这些,曹远征一脸的自豪。比起环境的简陋,学校配备了最好的师资。当年学习的刻苦、同学之间的团结,曹远征认为都是他们那一代人宝贵财富。曹远征的导师李崇怀老先生,有三个弟子在中国银行工作,作为大师兄的曹远征经常会与师弟聚会,交流思想,交换想法。“当年我们学习都是有目的的-为中华振兴而读书。”为了上学,每个人都放弃很多,“承受很大压力和代价。”这些可能只有那一代人才能真正理解。

硕士研究生毕业,曹远征回到青海省政府工作。因为是青海省的第一个研究生,不过三十的年纪已经出任青海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当年青海首批引进外资的事务大部分都是他经手。在一般人看来,曹远征在青海的“仕途”很顺利。即便如此,在得知教育部决定招收博士研究生,曹远征放弃在青海的一切,来到北京参加考试。当时他的孩子出生刚满一个月,这意味着以后将不领工资,改领助学金。1986年,曹远征成为我国第一批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其中之一。

经世济用

毕业后曹远征本来计划要到联合国工作-中国当时刚加入世界货币组织-作为驻联合国的代表,与此同时,国内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因此,曹远征放弃去联合国的工作,来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一直工作到1998年国家体改委解散。

在体改委,曹远征与三任总理共事过,改革开放很多文件政策的制定都亲身参与过。谈起这些,笔者问曹远征,参与到这些关系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事中有什么感受?

“在中央政府机关工作,起草很多文件做很多重大决定,首先感到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曹远征说。“要从国家利益考虑问题。同时感到压力巨大,迫使你要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要不断学习,提供专业服务,要有技术标准,职业道德。”

谈到此,曹远征反问道:“经济学是什么?”在听了笔者从教科书上看来的答案后曹远征摇头,“经济学是‘经世济用’的学问,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定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中国知识分子长久以来对国家民族的情怀在曹远征身上有着深深的烙印。

“具有传统知识分子报国的报负同时有现代知识分子专业知识,是我们和新一代的区别。”曹远征这样看两代人之间的差别。谈到对下一代人有没有要嘱托的,曹远征说“一代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有一代人的目标,一代有一代人的责任。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并且他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有着他们无法拥有的优越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理论系统知识,“工具使用更加纯熟”,只不过在知识日益完备同时,却逐渐缺少了对文化的追求。“有的人说得直白,叫有知识,没文化。”说到此,曹远征笑到。“写文章,句子长的一塌糊涂,意思倒是写明白了,就是读起来没有文采。好的文章应该琅琅上口。”曹远征要求他的学生交给他的文章要手写。“汉字是要书写出来的”,基于此,对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十四年-凤凰涅槃》、《河殇》等专题记录片的总撰稿而获得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就没有理由感到意外。

年轻的岁月给每一个人留下不会磨灭的一切。不可复制的时代给予曹远征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历。我们只是掀开了历史的衣角而已。历史的背面可能只有亲历者才能真正体会。

来源:《北京珞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