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扬,男,1968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蕲春。1986年考入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1998年创办吉威数源至今,现任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在全国1:25万地图数字化建库项目而举办的地图扫描矢量化软件测试中,该公司自主研发的GeoScan一举扬名,开始大规模应用于测绘生产。在随后的七大江河流域1:1万DEM数据采集项目中。GeoScan软件被再次选用。随着我国1:5万4D数据生产的逐步开展,吉威数源一次推出了Geoway 4D套件。而2002年的大专项订货则把GEOWAY 软件和服务推广到各省1:1万基础测绘生产中。不知不觉中,张扬带领的吉威数源已悄然走到了产业的潮头。
廖畅 赵华成
张扬是个极为低调的人,见到张总前就听说他从不做报告也不接受采访,这次同意接待我们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师弟身份。于是,怀着一丝忐忑,带着一点好奇,我们在吉威数源1600平方米的办公厅见到了不张扬的张扬。在参观完企业之后,在张总娓娓道来的言语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有思想、个性的张扬,见识到了有浓重企业文化充满活力的吉威数源。作为一个技术员出身的管理者,张总用他自己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良好的个性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记者:翻您简历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您说您具有天蝎座的星座特质。这样说明您是一个很时尚的人,您是怎么看待星座这一说法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共通点激起大学生的共鸣拉进距离吗?
张总:我这个人比较保守,喜欢传统的东西,不太接受现代的时尚,但是我还是认同这些事物,当然也希望和现在的年轻人拉近距离;另一方面,我其实不懂星座,但是我认为无论什么,它们应该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一门科学!一个人走路做事这么多年,我领悟到一个人成功,并不是说你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而是根本规律是你是否按照规律做事情,就是说是否服从规律去做事情。服从规律,不需要多大力气就可以达到目标;但是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是花再多精力,也会头破血流。做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后,一个人就会把问题从个体转换到客体。做企业也是要按照客观规律,才能够把企业办好。所以每个人也是一样,驾驭自己的性格特点,走自己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向着成功靠近。这应该就是第二个原因,我们也希望去研究这些星座方面的东西,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也给自己一些启迪和思考!
记者:按照您的说法,似乎人的性格会对自己的人生,甚至企业都会有一定影响。刚才和您的秘书聊天我们还了解到,您的公司中有很多的员工就是因为您的人格魅力,才慕名来到您的公司工作,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张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性格的确是一种很内在的东西。它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我的性格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企业,同时我的一些个人思想也会决定企业的一些东西。至于刚才说的员工来我的公司的原因,我认为人格魅力倒谈不上,可能由于我的性格比较突出,并且企业在外的一些事情上反映出来。
追求个性的张扬
记者:您说您的性格是一个对未来有清醒认识的人,并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那您是从您什么时候开始有想法着手创建吉威数源公司的想法的?您可以给我们讲下您的创业经历吗?
张总:其实当初创建公司是很偶然的,那时没有什么想法。当初我在国营单位工作,国营企业有很多的局限性,那像我这样的性格就会有问题。我经常和老总讲,我说我要是换到你的位置,我就死定了。我做不好国企,它有很多制约因素。就是说你要寻求一种张扬的个性,或者说寻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发展,于是我就出来了。但是出来有出来的代价,当然对于一些物质方面的最求,还有生活条件的改善没有必要去谈。我觉得有两点要谈的:一个就是寻求自由,寻求自己的价值实现,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去做事情,去体现价值。这是最开始的一种冲动,因为在国营企业的时候这一点很难。第二点是到最后你会发现,随之而来的包袱会越来越重,那个味道就变了,你会越来越不自由。随着企业的变大,你要对越来越多的人负责,还有产品应用面逐渐变广,你要对用户负责,对行业负责。刚才我的助手给你们的简介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这已经不是从一个人的角度而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定位企业的使命,这是比较准确的。这是从个体到组织,再到一个产业,对整个产业的一个认识。企业也是一个“公民”,有企业自己的定位,有一个角色的考虑,这时候的产业使命,已经不再是创业的问题,而是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干些什么?而个人与企业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定位。
记者:据我们了解,创业过程并不会都是一帆风顺的,您当初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张总: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认为外界的困难并不是真正的困难。因为整个社会有它发展的规律,也是由于改革开放,才会使我这样一个技术人员出来创办一个公司,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所以整体上来讲,我有这样一个好的外部条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环境,一个人就应该及时走回来,所以我遇到的是应该是好的机遇。从个人来讲,我认为一个人发展是个人内在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不足。比如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很自信,我会做科研,我会是一个好的老师,或者一个好的教授。但是,从做企业来讲,我做企业五、六年了,我依旧不是很自信,因为像我这样一个技术人员能够办公司吗?能办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探索,去发现不足,去克服困难,这些才这是最大的困难————突破一个人的局限性,去做更大的事情。说起来有一点冠冕堂皇,但我认为自己也是有一种深层次的体验。在客观上,我个人也有一些困难,92年我颈椎不好,而且影响到了视力,我就不能出国,只能呆在家里。张扬这个人本质上是一个非常爱参与的人,就是说我在任何一个环境,我都想做主角或者需要一种主导力。所以这样一个情况,就让我泄气下来了。不过这样一个反差,对人也有好处,可以静心思考问题,具体的过程我也不去细讲。像我这样一个人,接近40岁了,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就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该教授给年轻人就教授,这不光是一个局限性的问题。一个技术人员做管理,做市场,需要变脸。技术人员的内在是很丰富的。而外在就很简单。他注重思维的想象力,而领导者,需要的是要感染力、影响力。管理者有自己的要求,对跨度的挑战很大,但是我的身体素质、活力倒是可以兼顾到。 这就好比是登上喜马拉雅山脉,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管理市场的角度,一旦到了山顶,都是一样的。一旦到了这种层次,拿哲学的角度看问题,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吉威数源就是走过了这么一个过程。
记者:就是说您和您的员工以及整个公司都在心理上走过了这么一个过程,一个突破局限的过程。此外,有句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觉得您的帮手不只是好汉,她还是您的亲密恋人。您能给我们讲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吗?
张总:先说说王晓红吧,她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是。她是那种喜欢做观众的人,总是静静地听。的确,有的人不会唱歌,但是会欣赏、鉴赏。比如我会宏观的策略,但是不太注重细节,可是细节对企业管理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我是湖北人,有一种锋芒毕露的性格,比较张扬。往往一个强者都会有一种劣势,因为他对周围的人有压力,很难获得支持,这是成功的关键。而她的宽容、大度、柔度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对我来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记者:我们刚才在您的公司参观过程中留意到一些企业文化方面的体现。比如每天的集体眼保健操,还有企业文化墙,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路吗?
张总:其实企业文化做好是很难的,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企业应该是一个群体,企业的领导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在日常运行中传达给每一个员工,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会慢慢形成。
记者:您的公司简介中提到:软件是一种精神,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软件精神的?
张总:单独理解这句话是很简单的,因为做软件是一种赢家通吃的模式。做得第一就意味着可以拿到百分之八十的市场,而到了第三以后基本就没有市场了。不像做工程,有多少人就只能做多少事情。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做软件有这么一个机会,但是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就像下面这句话“IT世界的万里长城由0和1组成”,每一个软件都是有几十万行的代码组成,这其中包括从技术角度浩瀚的工程和精细的工作,需要很高的智力支持;同时,在构架和控制上又是存在风险的,如果花了大力气但是没有别人做的好,一切都白费了。如今的高科技都是这样:高风险、高投入、高收入。所以说有很多企业做软件, 但是很少是真正的做软件,而我们的吉威数源的决策就是做软件。所以做软件不仅要智慧, 我以前是一个程序员,就需要智慧;同时也需要决策和勇气,具备一种精神,一种一定做到第一,不然就不做软件的精神!
母校情深
记者:您的大学生活应该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回忆起来,您在读书时学校有哪些特点?比如校风、学风、人才培养模式等。
张总: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没有你们现在想的那么多,总的来说我们比较单纯。但是氛围还是很活跃的,比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比现在的好些,社会娱乐活动较少。年轻人爱追求精神生活,于是自己举办歌手大赛、篮球赛,这些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在学生的娱乐方式就很多了,每个人个性化的东西很多,但我们当时群体的东西办的不错,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一个方面。真正在办学上却比较单调的,这就是举办“测绘论坛”的原因。我们的办学模式,是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一直没有根本的变化,它已经不适合市场模式的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请我们这些老总回来作参考。这个模式对于我们当时包分配的制度还是适合的,但是如今就不行了。当时好在学风很严谨,我们学得相当扎实,举例来说,我们学到得东西,到现在还一直受用。反过来现在的学生,不论是制图的还是航测的,学得都不够扎实。我们没有评判力,只是说对于大学时光,当时生活尽管单调,但是我们收获的一直很受用!
记者:你对母校又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了解到您的公司每年都会出资帮助母校举办学术论坛,提升学术氛围。您的主要是想达到什么目的?还有我们每年都会看到吉威数源的招聘和实习宣传,公司有很多对在校生的实习机会吗?招聘员工或者实习人员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张总:我觉得怎么讲,去年我们学部测绘学科庆典,我没有回去。有人问,你们张总怎么没有回来?其实我们公司的捐助对于学校来讲,是杯水车薪。我们实际上也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是我相信我能,到时候我就不会做一点小事情,比如帮学校盖一栋楼什么的。我是不恋什么的,我从一个县城出来,但是很少回去,倒不是不想念或者没有感情。而是我在想:我回去我能做点什么呢,我认为我现在还不能。就像我对学校一样,我们企业现在还不能够做什么,但并不代表我们将来不能,将来不会。至于我们参与学校活动,考虑到企业发展需要技术积累的条件,经营不是问题。但是中长期发展的人才战略,人才引进很重要。所以我们注重企业在高校的影响力和高校人才培养。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员工说人才引进要像软件销售一样,不能通过简单的交流就下结论。把它当成软件销售,和用户多次交流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和学校交流也是一种公共关系,学校也很注重这方面,具体来讲,谢老师应该很了解这些工作。所以说,我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是很多的。
成功感言
记者:您是由一个技术人员转换为一个的管理人员,而且做到了有思想,有人格魅力的一个成功典范,您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张总:首先我认为成功是很相对的、暂时的、应该是很宽泛的。一个人能够量力而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成功。我觉得自己的模式也不一定适合别人,也不一定好。同时也没有相同的发展模式,所以没有很多的好说。我现在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也已经不是更多的靠我来做,而是让年轻人来发展。年轻人都想做事情,获得价值的实现,但是我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将来会是怎么样?这都需要讲清楚,因为到一定程度,领导力不再是组织管理的能力,那是执行层面的管理。而是与发展相关的问题,年轻人会有自己的评判力,他们会考虑企业这样对不对。对于我的年龄来讲,考虑企业的思想性有点难。作为一个人,20岁是学习时间;30岁就可以带领团队;40岁能够策划一些大的事情;50岁时候就要考虑价值的思想性。所以说我是40岁在做50岁的事情,我们企业对思想性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我们处在行业的浪尖上,有太多东西向我们发出挑战。如果我们拿不出解决方案,我们自己的员工就会怀疑。但是好的地方是:我们是独立走路,我做过技术、市场、管理,所以了解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个人的条件如观察能力等来说,这样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的。个人和企业,到社会,这样产业、企业、个人的定位,整个思想一定要有体系,这不是一个idea能够解决的。我们的吉威数源就初步具有了这种体系,我们的思维、行为方式、思想性是活的。企业做事不是就事论事,都是有很多内在的考虑,从制度、从文化高度的考虑。就比如美国,他的先进性是制度和观念造就的。制度就像斑马线,这是基本层面的。我们吉威数源就很注重自己的审美,高水准和优越性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这些习惯也逐渐被用户接受并反馈回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说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根本动力不是外界,而是内在的。就像高山的形成是火山内部集聚能量的结果。我们发展的愿望,就是对企业加以引导和利用这种原动力,这就是企业文化。
记者:您当初为了追求自由而创办一个有性格的公司,但是按照您的说法,到后面的时候已经没有那种自由,这和您当初初衷是否相违背呢?
张总:当初创办公司的确很自由。初期的时候,我可以每天打篮球,早上起的很晚,吃饭,干活,逛街都是很自由的,即使是到了公司有十个,二十人的时候,也照样游泳, 吃饭,总之还是很自由。现在,公司有很多政治关系包括内部的、外部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至于初衷的话,也不能这么说。我现在学历史,我不懂历史,我本来什么都不懂。但是我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积累,又感觉什么都懂一点了。人的一生在发生变换,就比如人很多情况下分为两种:爱和被爱,或者付出和索取。我始终是付出的劳动人民。我经历过很多过程:汽车很好,房子也不错, 知名度,虚荣心,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来讲,过了半辈子,回头看看,你就会将自己的处境的和三国中人物的任务比较,思考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最后你就会想最终你想要什么,返璞归真,生命有限,精力有限。经历之后就会发现每个人其实很渺小,我们只能就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量力而行,负好责任,把你的事情做好,稳稳地跟着时代一起前进!
学长寄语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校友,您想对我们的武大学子,尤其是测绘遥感学子说点什么吗?
张总:本来我想说一下成功方面的,但是这些离我们学生还是有点远,所以还是说一下专业的。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像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专业的核心是对数据的理解,遥感测绘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前景,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学好。尽管学校在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有很多的新东西,但是我认为把专业的东西学好是相当重要的。像遥感测绘这么有历史的东西时经得起推敲的,而潮流的东西就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认为学什么不重要,但是要学会一整套大的体系方法很重要。这是哲学的观点,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只有登上了山顶,才能融会贯通,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