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进
恩师韩老德培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国际私法专家,今年已98岁高龄。现在,他不仅是武汉大学最高寿的珞珈山镇山之宝,而且是中国法学界少有的几位高寿健在的耆老。韩老虽然高寿,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因担任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而未退休,至今还在指导博士研究生呢。难怪知道韩老的人个个称奇,惊叹不已。我自1982年初到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开始追随韩老,也是他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后来又留校工作,在韩老麾下学习、工作已26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们这些学生同韩老在一起,随韩老学习和工作,可以说耳濡目染。他老人家身上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我们,温暖了我们,而且感化了我们。说起韩老,要谈的东西太多,限于篇幅,本文只谈谈他的眼光、胸怀和心态。
眼 光
韩老看人处事的眼光极为深邃。1979年,武汉大学决定恢复法律教育,请韩老主持法律系重建工作。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韩老敏锐地意识到国际法将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在主持重建法律系的同时,于1980年就组建了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不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高校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紧接着1981年,在大多数国人还没有起码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时候,韩老即推动武汉大学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后改为国家环保局)合作组建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而这个环境法研究所不仅在中国是第一个,而且在亚洲也是第一个,在世界上也是建立最早的环境法研究机构之一。更令人高兴的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个研究所都发展得很好,不仅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而且其涵盖的学科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学术影响。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韩老的非凡眼光。
胸 怀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韩老就是一个有大海一样胸怀的人。韩老是1946年应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周鲠生先生的邀请到武汉大学任教的。到校不久,当时年仅36岁的韩老即出任法律系主任并被推选为学校教授会主席,而且担任法律系主任一直到1957年“反右”。其间,他还出任过学校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副教务长,全面主持过武汉大学的教务工作。1979年法科教育恢复后,他又担任法律系主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和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在学术方面,他是由国家评选的最早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主编了全国第一本《国际私法》统编教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载有传记条目的中国十大法学家之一。可以这样说,在改革开放后的武汉大学法科,其地位和威望无人出其右。但韩老认为,一个学校和一个系办得好不好,首先看师资队伍,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恢复法律系后,他多方奔走,不仅把因打成“右派”而没有离开武大,但在武大做各种各样工作的法律系老师都找了回来,而且从国内调来了一大批师资,使法律系很快走上了正轨。在解决刚恢复的法律系教师的职称方面,韩老则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不少教师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连升几级,并很快成为博士生导师。我本人就是1984年任助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在上世纪80年代,武大法律系教师职称问题解决之快,不仅超过了武大其他科系,而且在全国法律院系也是名列前茅的。韩老一贯反对在评职称时论资排辈、互相倾轧。就我所知,他并不是对人对事没有自己的评价,他即使对某人有意见,但总是从学科、院系和学校的大局和全局利益出发,大胆推荐,大胆提拔,大胆使用。我想,韩老之所以这么大刀阔斧地干,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毫无私心,有宽广的胸怀,有大家的气派。
心 态
韩老德高望重和健康长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心态,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其“心态阳光”。我曾听过各种层次的人盛赞韩老“心态好”。孔子曾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想,韩老的心态主要是智者、仁者和勇者的体现。先说说“智者不惑”。我入韩门时韩老已进古稀之年,按中国传统的说法他已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韩老却是一个不愿意落后于时代的人,他积极乐观,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社会,也关心武大,关心武大法学院,关心法律人才培养,关心法学研究,始终与时俱进。不要说韩老在重建武大法律系,创建武大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以及为国家大事和高等教育出谋划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就是在一些学术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智者态度,也是令人感慨的。比如说,在国际私法的范围上,中外学者意见大相径庭,但韩老的思想一点都不保守,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来探讨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反对那种一成不变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想法,提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国际统一实体法是现代国际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7年9月,借中国国际私法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在武汉举办“国际私法全球论坛”暨学会年会,韩老在开幕式上就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作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发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无不惊叹他思想之解放,学术之开明,主张之精辟,实务之熟悉,精力之旺盛。再说说“仁者不忧”。何谓“仁者”?子曰:“仁者爱人。”我对韩老作为仁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韩老成人之美的君子之风。韩老严于律己,更宽以待人,对有利于同事和学生发展的事,比如提职、提薪、提干、获奖、深造或出国进修等好事,他从不阻拦或设置关卡,尽量支持和玉成。有时,即使学生的愿望不符合他的期望,他也会帮助学生分析利弊,让学生能够审时度势,自己去做出明智的决定。面对学生的急躁,他告诫学生要有“三心”,即对自己要有“信心”,干事要有“决心”,成长和发展要有“耐心”。至于“勇者不惧”,我认为在韩老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韩老是一个追求光明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但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蒙受不白之冤达21年之久。在那“风雨伴鸡鸣”的时代,韩老始终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没有向委屈低头,没有向困难低头,更没有向黑暗低头。记得一次同韩老谈到我们都读过的季羡林先生写的《牛棚杂忆》,谈到季先生在书中提到其在“文革”最困难的时候曾有轻生的念头时,韩老说在“反右”和“文革”中武大也有人寻了短见,但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寻短见的念头,硬是挺过来了。这是何等的勇气!我想他心里应该始终向着光明,向着太阳,向着未来,这正是他勇气的来源。改革开放后春回大地,韩老可以说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番新的事业。相比前21年,这20多年应该是韩老开心的日子。但不可否认,有时他也会碰到一些他认为不妥、不当、不合理的事情,比如有人主张将原本属三个二级法学学科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合并为一个冠以“国际法”的二级学科,他就很不以为然,以90多岁的高龄亲自撰文予以批评。见到韩老发火、发脾气,我们学生担心他的身体,提醒他消消气、少发火,以免伤身体,他却笑着对我们说:“我发发火,就是消消气,有话就说,有不同意见就发表,不积压在心里,把怨气释放出来了,反而有利于身体。”你看,这是多么豁达的心态!
韩老的眼光、胸怀和心态,是他智慧人生的表现。1989年,韩老在他《无题有感》的诗中写道:“珞珈山上数十载,人间已见几沧桑。惟有山花年年开,不顾风雨吐暗香。”我想,这正是韩老他人生的写照。笔者行文至此,正值金秋时节,武大珞珈山上满山遍野的桂花正在开放。当你漫步校园,桂花的芳香飘然而至,暗香扑鼻,沁人心脾。这种暗吐幽香,“润物细无声”的桂花不正是韩老诗中所讲的山花吗?
注:作者系武汉大学副校长,本文写于2007年金秋时节,其主要内容曾发表于《中国审判》2007年第11期,这次笔者对原文进一步增删后交《武汉大学报》刊载,以飨校内读者。
来源:珞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