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青年传媒 青年新闻中心 新闻编审部 廖仕祺
个性名片
周百义,中国大陆著名出版人。男,1954年12月出生,籍贯河南,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中共党员,编审。先后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现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湖北省出版名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其担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的十年间,锐意改革,出版社业绩和社会影响日趋扩大。出版社总资产增长3倍,所有者权益增加50倍,为国家创造利税上亿元。
周百义在进行出版实践的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黑月亮》等十本文学作品;也注重出版理论研究,先后撰写了《创新:出版社永恒的追求》、《论出版社可持续发展》、《中国出版业与其它行业的差距》、《出版社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等文章,结集出版了《书旅留痕》一书。
人物风采
作为一个著名出版人,周总的人生与书紧密相联,一进入他的办公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初见周总,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气度平和,很难让人想象到这就是以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不畏责难而名震业界的“猎头社长”周百义。和在周总的谈话间,我们渐渐感受到这位出版人独有的随和与执着,他的精彩人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周百义校友办公室一瞥
青春篇:不懈的奋斗&不落的大学梦
回忆起当年求学的经历,周总的语气很轻松,但我们仍然从中听出了浓重的沧桑。作为文革中的一代年轻人,“出身不好”是无数人被迫面对的人生障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谈到求学,周总提到:文革前我小学毕业就再没有读书了。因为我家庭出身不好,考了两次初中都没让我上,其实我学习成绩很好的,所以后来只上了一年半的农业中学。后来我母亲因为是教师被下放,我也到农村去劳动,那时我15岁。那时有工农兵学员,但我没有资格上,高考那年我在一所乡村小学当教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时我很忙,每周要给学生上22节课,还要带学生上山去打柴,也没有任何考试经验。我报名的时候乡里不让我报,说小学毕业生还想上什么大学......”
在那个年代,周总吃了很多苦,现在的我们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周总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年我们住乡下的时候住的是牛棚,那时候挑稻子得一口气挑到目的地,还得爬梯子,中途没法听下来休息的,一停下来稻子就散了。多么艰苦的事!而且由于我成分不好,每年要去做二十多次这种义务工。作为“五类分子”的子女,我们还得去打石头去抬树。所以当我后来到了单位代课的时候,夏天很热呀不休息我都不觉得不舒服。我在我儿子这个年龄,我一个人住在一个旧时的碉楼里,每天清早起来看到太阳我都欣喜无比,终于有地方读书了。”
“天才出于勤奋”&“时间就是生命”
当年的磨练对周总影响很大,周总做事一向认真,不把时间浪费在任何无意义的事情上。回忆起那段岁月,周总说:当年我几乎没有什么书读,我当了5年地道的农民(不是在知青点劳动),条件非常艰苦。那时我有个邻居,他读了高中,回家带了本《红楼梦》。我借来读了好多遍,读一册做一本笔记。当后来我当代课老师的时候,凡有不认识的生字我就加上注音,一张张贴到墙上,一周换一次,很快生字都解决了。那些笔记有些我现在还留着(笑)。但是文革的时候我们的劳动非常繁重,完全没有书读,后来去学校教书是我唯一的能读到一点书的机会。教书的那段时间夏天我从来没有睡过午觉,我把所有的多余时间都用在看书上。
说到座右铭,周总提到:当我回到原来读小学的学校的时候,在桌子旁边的墙壁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天才在于勤奋”,一句是“时间就是生命”。我就凭这两句简单的话走到现在,没有什么技巧。这个世界天才毕竟很少,但是对于很多人,只要具有一般的智商,经过努力,都可以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