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珞珈人 • 珞珈情 >故事情怀 >正文
珞珈人 • 珞珈情
活动预告
国际标准之争——记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群体时间:2008-04-24

王 竞

2007年12月,我校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制的国际标准“本体注册的元模型框架”(ISO/IEC 19763-3)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开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在ISO标准化组织主导研制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国际标准。承担这一研制任务的是该实验室以何克清教授为领军的、平均年龄不足35周岁的青年创新群体。

    抢占制高点
    2002年,何克清在ISO SC32国际标准开放论坛学术会议上提出一项新建议:基于自主创新的本体元建模方法研制国际标准。ISO主权成员国家代表讨论审查后,委托何克清主持包括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5个国家的新国际标准研究组,研制“本体注册的元模型框架”。

    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标识之一。

    ISO标准研制没有任何经费,但实验室研制团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尽管我国现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但主持研制的却不多。我国的技术标准大多数还是引用国际标准,主持研制国际标准是为了国家利益。”李兵教授说,“我们是从其它科研项目中挤出经费来支持这个标准的研制的。”

    他们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家标准化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武汉市科技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武汉市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给予支持;2005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中,将其作为“我国优势技术国际标准研究制定”课题立项支持;2008年1月,该课题圆满通过了国家验收。

    亮相国际舞台
    在多次国际标准工作会议上,实验室两位年轻的女博士何扬帆和王翀操着熟练的外语和外国专家轻松自如地谈判,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研制国际标准,必须时刻与其他国家交流讨论,沟通协调,统一各方意见。这就要求研制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ISO为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国际标准是开放的,标准的每一个版本都在ISO网站上公示,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这几年,两位女博士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通过电子邮件与提出意见的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探讨,还先后去过加拿大、日本、丹麦、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国际会议上和各国专家深入交流。为了节省经费,她们出去通常是住最便宜的旅馆,吃饭经常用咖啡、面包打发。

    实验室的年轻人凭着青春和自信,让ISO的论坛上响彻来自中国的声音,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创新技术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承认与高度赞誉。

    致力产业化
    研制标准最终是为了应用,谁用谁得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是标准运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的研制必然以产业化为目标。

    2004年,实验室和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制造业信息化软构件库的语义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在161家制造信息化企业,取得了上亿元经济效益,并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环保总局也计划在我国环保术语标准及其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中,采用该国际标准的核心技术。

    在国际领域,实验室参与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中的水生态信息语义项目、美国环境总署与欧盟合作主持的国际研究计划项目“通用多语言环境术语系统GEMET”等。

    2007年,实验室加入了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与此同时,李兵教授、马于涛博士、彭蓉副教授等年轻骨干也在国家和省部等基金资助下,致力于实现该标准的规模化推广应用。2007年,该国际标准已经被采纳为国家推荐性标准。

    目前,该研究团队又主持承担ISO国际组织委托的2个新国际标准研制任务,并得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的立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