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张宝庆 胡安慰 黄维佳 实习生 王煜东
创立三个国际标准拉动几十亿美元产业
余少华,45岁,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总工程师。2000年,他创立了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在主导制订和掌握电信技术标准方面零的突破;2001年,他创立的“以太网与光缆网设备之间的适配方法”,再次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2002年,他又创立了第三个国际标准。
这三项国际标准的获批和一系列国家项目的完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至2006年,已有十家欧美大规模集成电路厂商和40多家全球系统设备制造商使用他提出的国际标准。他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国内直接拉动了几十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仅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就已销售自主国际标准的设备22亿元人民币。
作为惟一完成人,他独立申请20件发明专利,其中12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两项美国发明专利已获授权,另有4件美国发明专利初审已获通过。
做技术最忌浮躁有积累才能成功
1998年9月,国际电联会议在中国召开。余少华提出的方案在全国的几十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被原邮电部选中向大会提出。2000年,在全球几百个提案中,余少华的方案成为惟一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提案。“不能说是很大的成功,只是自己当时抓住了机会而已。”余少华告诉记者,“当时武汉邮科院有很多人在做通信技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足够的积累,机会来了才抓得住。”
1992年,余少华从武大毕业,到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又回到了武汉。“在深圳,经商赚钱的意识渗透到许多人的细胞中,不太适合做学问,与我希望的环境相差很大。我想做点技术,而做技术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氛围。”他说,“现在不少年轻人很浮躁,做一件事巴不得马上就成功,这怎么可能呢?”
虔诚的科技工作者追求完美决不罢休
1998年初开始,为研发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余少华通宵达旦地查阅资料,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在此前后约8年时间里,他看过的资料用一辆小货车也拉不完。
烽火网络研发部技术总监吉萌介绍,除了工作的创新性很强外,余少华一直非常敬业,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加班。“他能这样不辞劳苦地工作,肯定有精神在支持着他。这就是做事情没有结果决不罢休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我算不上技术权威,最多只能算是酷爱技术的博士,一个虔诚的科技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少华给自己如此“定位”。
虽然是个大忙人时间安排有妙方
作为武汉邮科院的总工程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余少华是个大忙人,除了搞技术,还要争取科研项目,担任项目评审专家,还有如担任国际电联第15研究组(光网络和接入网)副主席等兼职,经常要“满天飞”。
这么多的事情,时间怎么安排得过来呢?
余少华悟出的时间安排方法,叫做“最的4次方定律”。他介绍说:“对单位来讲,用户最需要,团队最擅长的工作,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去完成;对我个人来讲,团队最需要、本人最擅长的工作,我就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去完成。”
躺着看书视力很好业余爱好打乒乓球
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而且经常用电脑,余少华的视力却很好。他告诉记者:“除了中间起来稍微走一下外,从早上到晚上11时,我一直坐在电脑前,也不会感到累,因为我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经常躺在床上看书,比如每晚睡前我喜欢在躺着看书时进入梦乡,甚至在火车上也不例外。尽管这样,我眼睛仅有一点近视,不需戴眼镜,也可正常工作。”
余少华的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羽毛球,还喜欢听音乐、看小说。他不无遗憾地说,“上小学时,我的乒乓球是专业队水平,现在只能偶尔打一下了。至于小说,已经没有时间看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