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珞珈人 • 珞珈情 >故事情怀 >正文
珞珈山上的口译队时间:2007-05-09

王怀民 蒋 明

“Recently, some swine farms are infected with SIV(Influenza type A ).”当发言人还没念完“最近,一些猪场感染了SIV病毒(流行性病毒A型)”时,翻译人员的英文几乎同时出口。这是2007年4月22日至25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亚洲猪病学会学术会议上,武汉大学口译队又一次精彩表演同声传译。     

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武汉大学口译队已是第60余次参加。“武汉地区的外事活动,武汉大学口译队几乎承担了一半。”口译队指导老师吴钟明介绍,成立武汉大学口译队在全国高校属首创,目前也是唯一一家,它的成立其实很偶然。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的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急需能够担任同声传译工作的人,于是该校外语学院的7个研究生就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口译队”,他们的参与为校庆增色不少。 

   
    广挑队员  优中选优
    武汉大学校庆结束后,临时口译队没有解散,开始了新的挑战,“看到社会对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口译队就扩大了规模,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就这样,口译队由武汉大学校内办到了校外,由第一年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24人。”吴钟明介绍,口译队“门槛”很高,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只有那些英语水平处于“the best of the best(顶尖级的)”才可能进入。   
    每年的口译队招新活动,竞争都很激烈。今年招新活动,吸引了湖北省21所大学和单位的329人报名,他们中不仅有在校大学生,还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等单位的在职人员。他们中有优秀党员、团员、学生干部;有高中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人;有高考英语成绩143分的;有国家或省级英语大赛一等奖得主;有全英语教学提高班的学生;有学士、硕士到博士;有国家人事部口、笔译资格证书(二级)和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的双证拥有者;有各种一等、甲等奖学金获得者;有学校英语电台的台长、英语或双语主播、节目主持;有已经开始介入职业口译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经验者;有国外大学交流或游学的经历者;还有不少获得所在院、系的院长、主任推荐的人……
    这么多的英语高手却不一定能迈进武汉大学口译队的大门,一位从事过英语主持的报名者在今年的招新复试中不幸落选。“报名者普遍层次很高,而口译队只招收15人,招近来的人都是优秀的,但优秀的人不一定能够进来。”吴钟明说。

    
    实战演练  声名远播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运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译只有在不断的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武汉大学每年要召开的国际会议很多,这给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自创办以来,武汉大学口译队已先后参加了由联合国、欧盟、外交部、国内大专院校等组织的60余场大型国际会议、商务谈判、学术交流活动的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文字翻译、外事接待、外语培训等工作,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国际法律诊所教育大会UCLA(美国加州)、“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亚洲猪病学会议”、“第五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主办方和外国专家每次都对他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亚洲猪病学会议主席、华中农业大学的陈焕春院士说,评价这次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很专业”。 2005年,一场涉及到多个国家、总金额达550万美元的国际官司,让武汉海事法院找到了武汉大学口译队。法庭上,几位口译员在三种语言间流利准确的翻译,让这场官司得以顺利进行。队员们参加这样的国际间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上对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队员提供实战演习的机会,在锻炼中提高水平。    
 

武汉大学口译队的出色表现赢得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近两年的口译队招新活动中,海南省以及东北等省的家长大老远地到武汉大学来咨询,希望能让他们的孩子到武大来学口译。

    
    金色盾牌  汗水铸就
    同声传译时,戴着耳机的同声传译员紧盯发言者的口形,凝神聚听讲话内容,还要进行笔录,要在瞬间译成汉语,传递给戴耳机的听众。一句话翻译完,一般与原话说完间隔不到3秒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口译人才的奇缺,所以口译是公认的高薪职业,尤其是同声传译,一天做下来收入达5000-10000元。因此,很多人认为口译是罩上光环的天堂。针对这种认识,吴钟明老师很严肃地说,口译队不是天堂,而是“炼狱”。
    要成为合格的口译队员,要经过“魔鬼训练”。日常训练中,队员们要听磁带练听力,有的磁带要反复听上千小时;练笔录要挥笔如流,闪电般记录瞬间一刻;看书训练是看完书后,再对书进行回忆;分心训练是在各种嘈杂的环境下训练队员的“定力”;练得最多、也最难的就是“影子训练”,也叫跟读训练,你说完了,口译员也说完了。这些训练任务工作量大,而且很枯燥。不说别的,光练 “ 记忆力 ” 就够头疼的,要不停地复述、讲大意、抓中心,枯燥得然人难以接受;有时又像在攻读博士学位,要看大量书籍扩大知识面,越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就越是要多了解一点。“练习口译是很辛苦的事,需要多于常人3倍的付出,”口译队队长姜羽佳说,“我们没有玩乐的时间。”口译训练常人坚持不了,因此口译队有个“五不来”的说法,就是不愿意受约束的人不要来,追求新鲜感的人不要来,为了出名、赚钱的人不要来,爱好过泛、参加社团过多的人不要来;容易抱怨、只想坐享其成的人不要来。    
 

训练过程是艰苦的,实战运用的过程丝毫不轻松,甚至比训练的艰苦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口译最高境界的同声传译,每次会议前要作相当多的准备,要盯牢会议主办者讨要背景资料,要抓紧熟悉与会议搭界的专业词汇;现场同声传译时要做到耳听、眼看、手记、脑想、口说互相配合着“高速运转”,一心五用, 翻译上一句话的同时,还要听清发言者的下一句话,所以同声传译员有时被戏称为“精神分裂者”;会议上,事前没有安排发言的人临时上台发言对传译员的心理和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不同口音、甚至是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会让传译员面临输入障碍的同时也增大输出的难度;还要对平常没有准备的专业词语或生僻词语紧急处理。在同声传译中,口译员都是神经绷得紧紧的,既拼脑力,又拼体力,还拼心理。他们感觉如果一次同声传译做下来没有腰酸背痛的感觉,多半是在偷懒。     
 

口译队内部的压力每天都存在。口译队实行三级梯队,每级梯队8人,第一、二梯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第三梯队的人员以训练和观摩为主,条件成熟时升级到上一级梯队,第一、第二梯队的队员如果表现不佳也会被“贬” 到二、三梯队。口译队每两个月调整一次。谁也不愿从高级梯队“掉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同他们的话说,就是每天都有一跟无形的鞭子在抽着自己前进。
    正是由于口译队过的是“炼狱”般的日子,最终能做到同声传译境界的队员只有5%。能够坚持而不放弃的人是能够攀上金字塔的塔尖的,支撑他们不放弃的除了他们坚信通过艰苦的努力能够从“炼狱”到“天堂”外,“前辈”的成功亦是他们无怨无悔的精神动力。费胜潮,温家宝总理身边的翻译,武汉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一译成名。“费胜潮师兄给我们口译队做过讲座,他的成功对我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动力。我会坚持把口译做下去。”姜羽佳说。
    “单是通晓外语远远达不到口译要求,”吴钟明说,“同声传译员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敏捷思维等。”这一点,姜羽佳深有同感,她说,成为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员,除了对英语的要求外,还要有全面的知识、连续熬夜的能力、扎实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
     吴钟明说,从事口译行当,两项最基本的素质特别重要,一是良好的外语水平,二是高尚的人品。在口译队的日常训练中,人品打造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做的是涉外事务,外事人员的言行体现的是‘国格’,要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基本素质。”
    吴钟明说,武汉大学口译队队员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已毕业的口译队员已有多人被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等中央国家机关和华为公司等著名企业录用。外地的一些国际会议要找口译员,都慕名到武大来要人。“武汉大学口译队现在只有英语专业,我们还会考虑增设法语和日语专业的口译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紧缺人才”。 

来源:珞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