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
状元简介:
1983年,17岁的潘敏以文科55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湖北省文科“状元”,从樊口二中(现鄂州二中)考入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管理专业。从此之后,他便和美丽的珞珈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整整二十四年。
成功心得——
将压力变作动力
对潘敏教授的采访,是在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办公室内进行的。推开门的那一刻,这位24年前的全省高考文科状元亲切的笑容和周到的礼数,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只是武大的一名普通教师,所谓状元也只是运气罢了。”面对记者,潘敏谦虚地说。
“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区别
“那时学校的学习氛围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纷扰。”回忆起当年高考前的学习情景,潘敏脸上泛起了轻松的微笑。他告诉记者,当年的鄂州地区生活条件很贫苦,樊口二中90%以上的学生都和他一样来自农村,也许是生活的困窘给了他们求学的动力,“那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以至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中学生活所留下的记忆,除了学习仍是学习。”潘敏说,因为平时没有什么娱乐,他和同学们每次考试过后的最大乐趣,便是在成绩上的相互比拼。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即使夜夜秉烛而读,也并不会觉得太辛苦。
据了解,当年的大学还是采取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意味着可以从此脱离农村进入大城市,还意味着将拥有一份令旁人羡慕的“铁饭碗”。
当时,樊口二中校长在一次全校学生动员会上讲的一句话,令潘敏至今难忘:“考上大学和没考上的区别,就像‘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区别。”这句形象而有力的话,后来便成了全校学生拼命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也伴随着潘敏完成了两年紧张的高中学习。
放弃北大选了武大
潘敏告诉记者,1983年的高考科目分得很细,文科一共要考六门,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参加高考时我答题很轻松,却从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全省的文科‘状元’。”在高考中,潘敏的数学得了满分。
当时,我省高考志愿填报是采取的知分填报形式,作为全省的文科“状元”,潘敏自然成了全国高校争相“挖掘”的重点对象。“我最先填报的是北京大学,因为北大的文科水平当时毕竟是全国最优秀的”。可填完志愿后,潘敏却又陷入了担忧中:“父母全靠务农维持生活,除我之外还要供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读书,远赴北京求学的费用对我的家庭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恰在此时,武大负责鄂州招生的老师也闻讯寻访至潘家,希望能将潘敏争取到武大就读。为让潘敏改变主意,这位老师甚至当天便带着潘敏从鄂州驱车赶回武汉,领着他亲眼一睹武大校园风景。“当老师带着我爬上珞珈山顶时,我便被脚下武大那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建筑群震撼了,同时也被武大老师的真诚和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这种精神,让我在日后的二十余年学习和从教生涯中时刻回味。”
返回鄂州后,潘敏修改了自己的高考志愿,放弃北大改报武汉大学,并选择了武大于当年首次开办的国际金融管理专业就读。这不仅令他找到了向往的专业,同时也为父母减轻了经济压力。
潘敏的这一决定令不少同学感到意外,至今中学同学聚会时,仍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放弃北大”,但潘敏却总是报以自信的微笑。
在“状元”大哥的带动下,潘敏的弟妹们也表现出众,二弟潘年松1987年考上武大,而他另两个弟妹也先后考上大专和中专。
抓住机遇赴日读博
1987年,潘敏从武大国际金融管理系本科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免试就读研究生。1990年,24岁的潘敏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此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任证券投资课程讲师。
1994年,教育部和日本文部省启动了新一轮交换博士生培养项目,每年中国可从各高校或科研机构选派80名左右的年轻学者赴日本攻读博士学位合作联合培养博士,武大也分到几个名额。潘敏抓住机会提出申请,并被教育部作为“博士交换生”录取,在经过了一年的日语培训后,1995年10月赴日本神户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潘敏一到日本便和在当地读博的中国留学生结成了朋友,并通过他们了解和迅速适应了日本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向他的导师龙川好夫先生求教。“在日本读博的经历相当艰苦。”潘敏说,去了日本后他才从当地留学生口中得知,日本对于经济、文学等社科类学科博士学位的授予要求相当高,通常只有在这类学科取得瞩目成就的资深学者,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日本的经济学博士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是自己在国内未接触过的。进入博士课程后,课堂教学非常少,指导老师会给每一个博士生开出一份经典文献阅读目录,要求各人自己认真研读,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独立研究,并定期在导师主持的学术讨论班上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与此同时,每一位博士候选人还得通过两门高级基础课程的资格考试,以取得论文答辩资格。在这种情况下,想在短短四年间取得博士学位谈何容易。
“去了日本后我才发现,我所习惯的国内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式和国际通行的学术范式要求有很大差距,当时国内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普遍存在‘大而空’的弊端,注重对学术观点的文字性描述;而日本的学术研究是按国际通行的学术范式来要求的,一篇经济学或金融学论文除要求选题和观点新颖外,严谨的数理模型推导或实证数据检验,以及相关的文献来源是不可或缺的。”潘敏说,龙川好夫先生对他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他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论文初稿拿给导师过目时,龙川好夫只扫了一眼便给出了七字评语“非学术研究论文”,弄得他十分尴尬和惭愧。但批评归批评,对于这份自己如今看来都觉得极为肤浅的论文,龙川好夫竟通篇读完,并在其上逐字逐句作出修改。
这次的经历给潘敏留下了极深刻的教训。此后,他便埋头于各类经典文献资料的研读和经济模型的推演中。通过导师的悉心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2000年,潘敏终于成功获得日本经济学博士学位,返回武大任教。
学生的偶像和严师
回国后,潘敏在武大开设了《金融经济学》课程。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潘敏在课堂上讲得既轻松又明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低调亲和的师德加上“状元”博导的履历,让他成了众多学生心中的“偶像”。每逢他授课,几乎从无学生旷课或迟到,而每年入学时,他更是研究生们争相选报的焦点人物。
同时,在日求学的经历也成就了潘敏的“严师”风格。对待每一份论文,他都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国际范式书写,有时一篇论文,甚至要打回来好几次,反复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
提起家庭,潘敏教授表示自己既幸运,又幸福。妻子曾丹,现在武大外语学院日语系任副教授,两个女儿从小可爱乖巧,一个在读初一,一个才上小学一年级。
“当今社会的金融学领域发展和变化速度非常之快,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一刻也不敢放松,仍要不断‘充电’。由于每天工作很忙,孩子和家庭几乎都是夫人在操持。”说起家庭,潘敏显得有些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