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剑
谢鉴衡,男,1925年生于湖北洪湖。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泥沙专家组专家等职。
历千锤百炼成才
1946年,未读过高中的谢鉴衡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他选择了后者,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在这里,他遇见了我国著名泥沙专家张瑞瑾先生。
1951年9月,谢鉴衡赴苏联留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至1963年,被派遣到越南工作,为越南水利建设和江河泥沙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回国后,除从事教学工作外,他还潜心投入到河流泥沙运动力学、河流演变学、河流模拟等理论研究。他连续两届走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讲坛,多次获奖,他是国家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编著的教材,广泛运用于教学、研究领域。其中《河流泥沙工程学》是我国仅有的一套完整的泥沙工程学教材,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治江河泥沙报国
近半个世纪,谢鉴衡北踏黄河、南走长江,为治理黄河、长江而呕心沥血,殚思竭虑。
1956年至1965年的10年间,他带领同事、学生5次从黄河中游孟津小浪底到入海的河口800多公里的沿途实地考察,每次都长达一个多月,其艰辛无法言述。其中最险最苦的是黄河口的考察。1965年秋,为了摸清黄河口泥沙运动规律,他从海上逆水闯入河口,没几分钟,河流摆走它处,谢鉴衡在搁浅的船上无路可逃。被困第三天,忽闻水声,河流奇迹般地又摆了回来,他才因水得救。他一次次不顾生命危险为黄河水“号脉”,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反复分析和实验研究,谢鉴衡得出了理论论断和治理黄河的措施。
1982年,谢鉴衡受命组织协调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技术攻关。身为国家科委长江三峡泥沙专家组副组长的谢鉴衡心中十分清楚: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工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有人说泥沙问题是修建三峡大坝不可逾越的障碍。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与审议,谢鉴衡得出明确的结论: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近10年来,谢鉴衡领导了河流模拟的研究,对一维、平面及剖面二维泥沙在长江、黄河等河流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育天下桃李继业
1955年11月,谢鉴衡回母校工作,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他有很多头衔,但他最看重的是教师、教授。尽管科研任务繁重,但他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他亲手编写教材,常年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亲自批改作业,解疑答惑,还主持过多个培训班。
谢鉴衡是一位严格的教师。曾有一位在职研究生,临近毕业,硕士论文不太令人满意,谢鉴衡与他讨论了多次,直到毕业,谢鉴衡对论文还是不太满意,随即要求这位学生延长两个月毕业。后来,这位学生找到了谢鉴衡的夫人罗国芳老师,说想回单位工作,准备不读了。“那怎么行,你还得把论文弄好再说。”夫人说情也不行。
谢鉴衡关爱学生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他的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患病后无钱上医院。谢鉴衡知道后,与夫人一起带上钱送这位学生到医院治疗,还几次专程去医院看望。
2004年12月25日,在谢鉴衡80寿辰之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专门发来贺电。
为了弘扬谢鉴衡教书育人的崇高品德和严谨治学精神, 2005年3月,他的学生捐资设立了“谢鉴衡河流工程教育基金”。
如今,谢鉴衡虽已满头银丝,但仍孜孜以求,带着他的学生研究江河之水流,研究水流之泥沙,饱蘸黄河、长江之水,再写江河泥沙春秋华章。
来源:珞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