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潘耀瑔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1915—1951)办学36年,共999位毕业生,世人称999朵玫瑰。999朵玫瑰,是中国女性中的幸运儿,是中国女性争取独立自由的先行者。
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潘耀瑔教授 (1918—1987)就是999朵玫瑰中,绽放在珞珈山上的一朵。
从40多年前最后一次亲聆先生教诲、关爱,到今天第一次看到先生学生时代的照片,才更加懂得当年在武大外文系课堂上、在老师三区住宅客厅里,所目睹和感受到的先生的气质、风范,渊远、深厚、久长。
1936年秋,潘先生考入金陵女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幸运儿们” 流离逃亡,继续求学,教育抗战。
1938年9月,金陵女大历经两个月——7月15日—9月14日,经水路(上海—香港)、陆路(香港—汉口—重庆—成都),跋涉2500多公里,到达四川成都华西坝,在轰炸与空袭警报中,与其他四所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联合办学,共设文、理、医、农、教5个学院、60多个系,前后有3000名学生。
(潘先生公子,武大1977级校友章建平博士提供)
学生可以跨校、跨科选课。主修英国文学、辅修教育的潘先生所修近33门课程里包括:艺术入门、普通心理学、初等物理、中国文学史、中文散文名著选、英语作文与文学、16—18世纪英语散文、英语作文、英国小说史、英国独幕剧、近代英文文学背景、古典文学、翻译、中古文学、英语辩论等,并完成毕业论文:“Three Plays Based on the Novels of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当时的金陵女大大师云集:陈寅恪、萧公权、李方桂、赖朴吾、魏时珍、李晓舫、张大千、傅抱石、卜凯、沈宗翰、戚寿南……更有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来来往往:1941年春末,海明威访问中国,在华西坝体育馆演讲,听众挤得水泄不通,海明威也就吼叫般完成了演讲。1943年,“李旋风” 李约瑟先生在坝上进行了12场演讲,一直持续20多天。
当时的学术研究、教育和生活的物质环境匮乏,但教育的精神、理念、实践,却刚毅而坚卓。
1941年,潘先生毕业后,被举荐在金陵女大英文系任助教。并很快晋级,教授一、二年级英语课,与自己的导师克馥兰博士共事。
系主任克馥兰教授在一封写于1945年2月的信中这样描述师生两人共同教学的故事:这个投影机归我们专门使用,由我和潘小姐负责,我们就像两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晚间5—6 点,就在宿舍放电影,学生们非常踊跃。我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很有前景。
来源:Special Collections,Divinity Library,Yale University,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RG 11,Box 408,Record 3567).
潘老师教英语,语法扎实,强调交际口语,尤其通过放映英语电影进行教学很受欢迎。
1946年,抗战胜利后,金陵女大从华西坝返回南京复校。师生分六批,走陆路,从成都坐(军用)敞篷卡车到宝鸡 (陕西),再乘火车经西安、洛阳、徐州到南京。23天后,(1946年)5月25日10点15分左右,潘先生乘坐的车队到达上海火车站(北站)。
……
1947年7月17号,潘先生乘General MC. Meigs号轮船从上海出发,8月25号在三藩市靠岸,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
1948年6月,金陵女大再次举行毕业典礼, 吴贻芳校长发表赠言:“同学们,由于抗战,条件有限,本届毕业生不多,只有28位。人数虽然少,但是,将不在多而在精,金陵女大从来都是不重数量而重质量的。如今 ,经过四年的校园生活,28棵幼嫩的小树,已经长成28根栋梁之材;有了这28根栋梁之材,可以搭建一间宏伟殿堂。明天,你们即将走出校园,奔赴四面八方。希望你们不是温室的花朵,而是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不管撒到什么土壤里,都能破土而出,抽穗扬花,开花结果,对人们有所奉献。”
同年同月,潘先生在大洋彼岸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52年,潘先生从南京来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取消外文系,直至1958年才恢复),和袁昌英先生一起合编《武汉大学讲义——外国文学》。
珞珈春与秋,玫瑰铿锵。
二、黄孟姒
阅读,寻觅,与故人交谈,不舍放下…… 邂逅更多珞珈山上的金陵玫瑰:黄孟姒,朱君允,两位同是金陵女大第四届(1922年)毕业生。
来源:Special Collections, Divinity Library, Yale University,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RG 11, Box 397, Record 918).
黄孟姒四年前入学时正逢1919年五四运动,各地学校停课,金陵女大的年轻姑娘们也要停课,校园里的外籍教师当然感觉这是盘古开天地的举动,不鼓动,也不阻挠。原因是北京大学那时已开放了,实行男女同学;再者,同在南京一地的东南大学也在准备男女同校。(朱君允原话)
身为金陵女大学生领袖成员的黄孟姒,入学前就在圣玛利亚女校(St. Mary Hall for Girls)年刊《凤藻》创刊号上(1919年第1期 第11~13页)发表文章《今日女学生应有之觉悟》,反省女性读书的意义和责任:
主张“当注重幼稚教育,以固人格之基”的黄孟姒刚好赶上1922年的学制改革,即北洋政府公布的“新学制”,亦称 “壬戍学制”。根据新学制,一门崭新的课程——社会科,取代了清末以来注重道德教育的小学修身科。
《教育雜誌》 1923年,第四號,第十五卷1923年,黄孟姒和王伯祥先生共同为“社会科”中的地理科课程起草了《新学制小学学程纲要草案:地理科课程纲要》。这是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史上首次问世的专门纲领性文献,具有开拓性意义,其两大主旨为:“ (一) 启发研究环境生活的兴趣,并使了解人事生活与地理系的各种大问题。(二)培养人生和自然的情感,养成对于环境喜观察、思索、研究等习惯。” 这个文本见证了前辈教育革新的努力。
1924年,金陵女大礼拜堂奏响婚礼进行曲,黄孟姒小姐与时任东南大学教授的查谦先生喜结良缘。
1925年4月11日,查先生、查太太的长子查全性出生。
1932年,查谦先生出任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教授,黄孟姒也在英文系任讲师。后来的故事,武大人就熟悉了: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查全性1977年建议恢复高考。
查全姓教授女公子、武大1977级博士校友查小蕙博士提供
**王伯祥,1890—1975。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版家, 与章元善、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并称“苏州五老”, 亦称“姑苏五老”。
三、朱君允
之前,朱君允为人们所知,或许是因为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朱君允为武汉大学校友所知,或许是因为1947年珞珈山上的“六一惨案”,朱君允是当时五位被捕的教授之一。
1940年秋季,吴贻芳校长请遭遇婚变的朱君允在金陵女大(四川成都华西坝校区)讲授“西洋通史”和“英国文学”,这一年潘先生在金陵女大读四年级。
1942年,朱君允受朱光潜教授邀请到武汉大学(四川乐山校区)负责武大女生管理工作,并在英语系授英语散文。朱光潜 “深知夫人人品学识俱佳”,朱君允从此开始一份武大缘。
1946年,朱君允携三个子女随武大迁回武昌珞珈山,和她同期在英语系的教授有袁昌英、张月超、许海兰等。1952年,潘先生初到武大,这对金陵女大姐妹从师生成为同事,并合住特三区一套四合院式的西式平房,同门出入,成一段佳话。1953年,武大外语系调整至中山大学,袁昌英教授和潘耀瑔教授转到武大中文系,教授英国文学,而朱君允则主要从事校工会等社会工作。在女工部,她为建立托儿所、缝纫组等四处奔波,并当选为武汉大学第一届教工会的主席,还被选为湖北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哈佛大学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窗高穹深,木桌厚重,书墨香醇,前人音容,可闻可感,往事钩沉,在这静谧中。
先辈察我心诚?我在阅览室里寻找朱君允,而她却分明就在墙外,图书馆门前:
*一樵,即顾毓琇;菊农,即瞿世英。
我在寻觅那个“之前”,成为熊夫人之前,成为母亲、且独自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之前,成为教授之前,从“全国人民大会代表” 到 “右派分子” 之前……
之前,之前的那个朱君允,命运沉浮,世事沧桑,初心安好?
1922年金陵女大毕业后,朱驈为自己更名朱君允,并于1924年9月赴美国留学,在布林莫尔(女子)学院(Bryn Mawr)读历史系研究生,获硕士位。
来源:LancasterHistory, Lancaster, Pennsylvania。 (Rebecca Walton Greist
Photograph Collection。 Object ID: RWG010548).
初出国门的朱君允感叹美国女大学生 “天真烂漫的快乐生涯”。观景西洋,调侃起来却东方韵味十足:
哈哈,朱君允小姐够俏皮的。
(遗憾的是,这幅荷兰画家 Ary Scheffer 作于1851 年的油画当下没有展出,我一时还不能亲临瞻仰。)
战乱年代,独自谋生并抚养三个子女,自然灾害,饥荒……命运多舛的后半生中, 朱君允始终留有对美的敏感和惊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她的诗文就集结成册,书名《灯光》,当年的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西滢亲自为这本文集作序:她有一支生动的笔,而且她对于中西新旧文学有高深的修养。……作者是中华民族一个极有勇气的女子,她文章中没有只字诉说她目前的身世和藏在心灵深处的悲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她还是眼望着一线的《光》,期待着《黎明》。
20世纪60年代初遇灾荒年,时已年迈体衰的朱君允坐在矮凳上,在自家门前翻土捡石、种蔬菜,辛劳有所得时,填词寄情赞美:
玉米
黄澄粒粒玑珠价,碧润株株串宝财,
万民饿饱赖多栽。风雨顺,老幼笑颜开。
丝瓜
施肥润土殷勤侍,搭架牵藤仔细培,
黄花翠叶映窗台。清夜月,绿洗玉瓜罍。
**1948年,朱君允的小女儿熊性淑收到金陵女大录取通知书,却为学费发愁。而此时,在武大任教的赵新娜收到父亲赵元任先生寄来的20美金,资助任何一位无钱求学的中国青年。熊性淑幸运得到赞助,却终因战乱未能赴南京,借读武大外语系。20世纪50年代初,金陵女大女婿查谦先生在华中工学院亲自主持了熊性淑的婚礼。日后,熊性淑的儿子张力毕业于武大外文系。
档案资料:
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别馆藏金陵女子大学校史资料,包括:董事会会议记录、报告、教员和学生档案、校友问卷、年刊、通讯、书信、日记等。
原载2020年《武大校友通讯》,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