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杰出校友 >第二届 >正文
张效祥时间:2013-10-31

张效祥(1918年6月26日-2015年10月),男,浙江海宁人。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曾任总参第56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计算机顾问,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组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现任总参第58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资深院士,国家科委“八六三”高技术计划监督小组成员,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西南师范大学、解放军郑州工程学院名誉教授等职。
       张效祥校友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为我国计算机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我国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张效祥校友作为计算机与数学规划组成员,参与了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建的筹划工作,并担任我国笫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员。1956年冬,根据规划规定,国家有关部门选派科技骨干组成20人的进修团,赴莫斯科的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等机构:学习计算机技术,张效祥校友受命担任团长。该团成员于1958年先后回国,即投入我国第一台大型机——104机的研究试制工作。该机于1959年秋试制成功,并作为厚礼献给国庆9周年,《人民日报》为此以头版头条专门发布新闻。郭沫若院长特为104机的试制成功题词:“计算技术开新元,一〇四机冒尖端,百尺竿头进一步,实事求是埋头干。”张效祥校友作为该机的技术负责人和组织领导者,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张效祥校友始终坚持潜心钻研计算机技术,献身于国防科技事业,勇于接受重大任务,曾先后组织领导并亲自参加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历代大型计算机的自主研制,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他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标量亿次巨型计算机又研制成功,为我国多机并行巨型机的自主研制开辟了途径,提供了极为可贵的经验。
       几十年来,张效祥校友勤于学习,忠于职守,始终坚持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国防科研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十分关心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十多年来积极参加我国高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活动,坦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多次为国家有关领导部门所重视。
       张效祥先生的科研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荣立军队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光荣出席1987年全军英模代表大会,获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章。还荣获国家科委向13位为国家“八六三”高技术计划的实施作出特殊贡献的专家颁发的荣誉证书。1985年完成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拓荒人,由他主持撰写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关于发展我国大型通用机的建议>和最近由他主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都在中国计算机界产生很大影响。2000年被评为对我国20世纪IT事业最有影响的第一人。